產品 | 提前預定時間 | 取消政策 | 原價 | 優惠價 |
---|
產品 | 提前預定時間 | 取消政策 | 原價 | 優惠價 |
---|
果子溝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在古代,這里是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咽喉,被成為“鐵關”,同時也因為它宜人的風景被譽為“伊犁第一景”、“奇絕仙境”,古人賦詩贊其“山水之奇,媲于桂林,崖石之怪,勝于雁巖”。果子溝全長28公里,地勢險要,成吉思汗西征時,始鑿山通道,曾架橋48座,可見路之險峻。清乾隆時改建為42座,現在仍是烏伊公路干線的重要路段。雖然如今的果子溝已不再是以果樹著稱,但仍擁有絕美的風景,溝內幽谷逼仄、奇巖異石、峰巒聳峙、松樺繁茂、山花爛漫、飛瀑涌泉、風光秀麗,堪稱自然美景中的絕色之景。果子溝也是一處飽藏著山區資源的地方。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果子溝”之名,正是由此而來。元初耶律楚材在《西游錄》中就說到果子溝“地皆林檎,樹陰蓊郁,不露日色”。這里所說的林檎就是野蘋果。果子溝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寶庫,不僅分布著廣闊的果樹,還有豐富的藥材資源,茂密的山林中時有野兔、狐貍、狼出沒,山花爛漫、蜂蝶飛舞、松樺繁茂,美不勝收。
果子溝雄踞于天山西部的關隘之中,為進入伊犁谷地的咽喉,自古以來以其位置險要而見稱。據說在元代以前,果子溝還是一個不通輪轤的古牧道。南宋末年,成吉思汗揮兵四路西征時,為了加快迸軍步伐,他的二太子察合臺率部在果子溝境內“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于鑿通了果子溝天險。這在當時不僅加快了作戰步伐,為成吉思汗奪取軍事上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打開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孔道,為古絲路新北道找到了一條捷徑。 當果子溝天險未鑿通之前,古絲路新北道是由塔城和博爾塔拉境內進入楚河流域的碎葉等地;果子溝天險鑿通后,中西商旅和友好使節,就取果子溝這條大道了。其后,元、清兩代政府都在果子溝駐軍把守,并設驛站為過往官兵、商旅效勞。特別是清代乾隆皇帝平定了盤踞伊犁河流域的準噶爾貴族的叛亂,把新疆的政治、軍事中心設置于伊犁河畔的惠遠城,建立了伊犁將軍府以統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天山南北廣大地區之后,清政府又在這條溝谷中設立了頭臺、二臺兩座驛站,負責傳遞朝廷政令和邊防軍情。自此,果子溝更是車馬喧鬧,顯示了它的突出重要性。
滿意度98%
相關品牌